咨询热线:400-028-5538

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审批、分类考核制度的探讨与建议

作者:朱利      更新:2016年06月14日

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共批准建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后再未进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10),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在此契机下,各省省级度假区的创建速度迅速加快,发展至今,江苏省已达到了40家,山东省38家,浙江省为34家,山西省36家。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和发展,因2011年后的迅速增长,且主要采取的是先申报后建设的考核方式,许多省级度假区都无法达到现有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10)的要求。甚至有些度假区并不具备发展旅游度假区的度假基本条件,如今重新审视,可考虑支持发展较好的度假区申报国家级度假区,而对于不具备发展度假产业条件的旅游度假区,根据其资源、区位、环境等现有条件,转变其发展方式,使其能更好的发挥其资源价值。


因此,在省级度假区的审批和考核制度上,建议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更好地对省级度假区进行管理。


一、分类分层考核制度

按照“自愿创建、基础评审、审核批准、监督考核”原则,严格控制新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从严审批。严格控制审批数量,避免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审批新的省级度假区之前,省旅游局专家小组应首先对该区的气候条件、度假资源条件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再进行度假区创建。


在申报上,可参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申报程序,成立省旅游度假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全省旅游度假区评审工作,参考国家旅游局先建后批的评创体系,将度假条件和管理体制纳入旅游度假区审批必审项。待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除需满足《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10)中规定的八条强制性指标外,可考虑增加一下两条硬指标:


A.满足基本的度假条件

  • 气候舒适度等级为-1级-1级;

  • 度假适宜期大于90天;

  • 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组合性较好,类型多样;

  • 主题度假资源具有一定丰度、质量和独特性。


B.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旅游度假区

成立明确的、独立的度假区管理机构——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拥有度假区旅游项目开发、景区日常经营管理、旅游资本投融资等工作的直接决策权。


同时,根据度假区所依托的主体度假资源,将度假区分为海滨海岛型、温泉型、湖泊型、山地型、乡村田园型、综合型(依托两种以上度假资源)进行考核,对同类型度假区进行比较,考核重点是度假产品、度假设施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对于审批时间较早(90年代到2000年以前),度假功能较为完善,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考核重点是提档升级,转型发展;中期审批的度假区(2001至2010年批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度假项目建设较好,具备较强的发展基础,这部分度假区考核重点是强化度假功能,巩固成果,扩大规模,提升层次;而对于近年来(2011年至今)审批的度假区,属于刚刚起步,管理体制和机制正在完善,旅游度假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正在发展,考核重点是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度假基础设施,加快度假项目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步伐。


二、发展考评,抓好统计体系建设

21号文件提出旅游消费总额、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数和旅游业增加值三项发展考核评价指标,分别从扩大消费、提升居民满意度和提高对全省经济贡献角度明确旅游发展目标。

目前,国家旅游局也提出大力加强统计数据核实工作的推进。各省旅游局应牵头建设科学、有效的旅游度假区统计体系,将度假区旅游消费总额、过夜游客人均消费、度假产业增加值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旅游局和各省旅游局可以共同建立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在线卫星账户系统,将各级旅游度假区及其内的各个业态门类纳入动态统计和实时监测。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全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库,用于旅游度假区审批和政策投放的基础依据,另一方面该数据库的部分数据和分析成果也可以对省级旅游局和旅游度假区开放,供其开展更为务实准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工作,避免盲目上马,造成土地、资金等要素浪费。


在此基础上,应落实旅游度假区的考评机制,体现内外差异和分级差异。首先,可以仿效5A景区的警告、摘牌,探索旅游度假区的准入退出机制,让旅游度假区的创建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其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非授牌旅游度假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应有实质性差异,对运营主体产生有效激励,令其主动保持和提升发展质量,以争取更大扶持。


综上,科学务实的旅游度假区审批和分类考核制度是引导旅游度假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优化创新考核方式,合理利用技术工具,以令审批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天筑来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成都来也文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王岗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公司地址

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C座1204室
Tel:010-82624787
Email:lygf@venitour.com

成都公司地址

Add:四川省成都市科华中路139号科华天成25、26楼
Tel:028-86522387 / 85461103
Email:venitour@venitour.com
Email:veni@venitour.com(商务合作)

版权所有: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6-2009(版本号:V1.0)蜀ICP备11012010号-1

网站设计:赛门仕博
顶部
028-86522387